刘洋:当你找到一个能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就会充满力量
2023-06-20

刘洋网名“水肥君”,曾经是灌溉网,水肥网的创始人,这两个网站曾经是农资领域垂直门户类著名网站。现在他是国内知名农业人才培训机构农服研习社的创始人。


出差北京期间,我们老朋友相见,顺便采访了他,刘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让我特别动容:


1、中国农业真正最缺什么?


刘洋说:在2015年,还是灌溉网时期,公司有个员工是河北磁县人,老家有个叔叔,曾经是水利局的一个科长,因为磁县是工业为主,那几年农业不太被重视,他叔叔就退休后把村里的10亩大棚包下来,想带领老百姓一起做好农业。


因为2015年灌溉网面临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正在寻找转型思路,刘洋就带着这位同事,去拜访了这位叔叔,见面时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幅场景是:这位以前水利局的干部,正躺在自家大棚的黑黝黝的炕上,在那里专心致志的看农业技术书籍。


叔叔一见到刘总就说:我万万没想到,我一个水利局的科长,连个地都种不好,种了2年都没赚到钱,我现在学习农业知识完全是被逼的,我很无奈,你们能不能帮我们找到农业上专业的技术人才?


接下来,叔叔给大家讲了这几年他种大棚的“伤心故事”。


叔叔其实退休工资并不高,一个月3000元,而10个大棚就差不多10万,对叔叔来说是笔不小的投入。叔叔种地也是因为有点情怀,想干好了回报家乡,想带领老百姓都种大棚,否则干其他哪个行业不好?


结果叔叔万万没想到,种大棚这么难,种了2年,一塌糊涂。


第1年,叔叔说请了个农技师,结果这个农技师人品不好,和农资商的勾结,拿回扣,弄了一堆伪劣农资回来,把叔叔坑了,那一年叔叔没赚钱。


叔叔一气之下,就把这个农技师辞退了,自己赤膊上阵,亲自干。


第2年,叔叔自己干,不懂,就看书自学,看着是非常励志,自己都被感动了,但是苍天无情,书本上的知识,离现实中还是非常有差距。


这一年种了几棚黄瓜,种了几棚西红柿,黄瓜赚钱了,但是西红柿却因为没有及时通风种坏了,最终又是一塌糊涂,没赚钱,白干了。


关键是,做农业多辛苦大家都知道,这种付出巨大努力,却没有收获,没赚到一分钱的事,着实让人心里特别憋屈。


叔叔的案例,反映出农业种植大户最真实的情况,那些靠种植发家致富的人,是千百万农业从业者中很少的幸存者偏差,而且他们发家致富很多都有运气的成份,不能去随便复制的,像褚时健这么优秀的企业家,也是花了10年,才把冰糖橙的种植研究透,才把褚橙种好的。


叔叔感慨:做农业真的太难了,我包大棚最初的想法就是想返乡创业,带动村子的人就业,既需要承担地租,还要买投入品,为了把地种好,还要懂种植技术,还要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这对农民的要求也太高了,这让我们县农业局的局长来也不一定能把地种好,这太难了。


最后,叔叔给刘洋吐槽:你们做农业网站有没有知识类版块,提供一些种植技术的视频,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最好是你们能直接给我们找到专业的人才,帮我们管理就行了,术业有专攻,不能让我一把年纪,从头再来学习农业的专业知识。


这件事对刘洋触动很大,刘洋说:这件事我能记一辈子。


后来,刘洋把这件事讲给了留美博士马光明,马博士告诉刘洋:


美国的现代农业的四种服务人才

1、懂植保的人;


2、懂作物营养的人;


3、懂作物栽培的人;


4、懂农机的人;

这些人都是非常专业的人才,甚至硕士,博士,美国从事农业是需要职业资格认证的,美国的农业服务业准入门槛特别高。


刘洋顿时明白:中国农业最缺专业人才,尤其是受过专业培训和认证的农业人才,农业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行!


中国农业,大部分都还是传统农业,还没有成为被近代科学技术完全改造后的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极具科技含量的行业,这就要求从事农业的人,必须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基本储备。


现代农业,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的交叉学科,现代农业服务人才是必须既懂农业种植经验,又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综合型人才,这在中国太少了,完全不能满足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需求。



640 (5).jpg

2015年刘洋微博上发布的磁县拜访合照


2、新的创业方向!


刘洋是在一个会上认识的从美国农业部退休的马光明博士,马博士不仅给刘洋讲述了美国现代农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还给了刘洋一份美国农业职业培训的框架,PCA和CCA。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刘洋将这个两个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打造出了“中国植保技术经理”和“中国作物营养经理门课程,一经推出,很快受到行业的欢迎:


2019年,就举办了3期中国植保技术经理培训班。2020年举办了8期中国作物营养经理培训班,且2020年8月那一个月就开了3期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接下来是残酷的3年疫情,给线下人才培训带来巨大的冲击。但这3年,农服研习社依然举办了共16期培训,这16期的培训,让农服研习社受到广泛的赞誉,也让刘洋和创始团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虽然3年疫情让培训业务非常的艰难,但团队仍然没有人退出,大家都还在坚持,大家都认为自己做的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大家愿意长期坚持干下去,这是大家认为最有意义的创业方向。


3、农服研习社的培训能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价值?


以中国植保技术经理为例:


2020年,3月19日至25日在疫情期间,农服研习社为中化MAP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的一线农艺师策划并操盘了一场连续7天的线上直播培训——MAP-GREEN绿领人才计划线上训练营,,因为这次培训的结果是可以用数据来呈现的:

培训性质:企业内训

培训人数:150人

完成任务:3386个

完成作业:855个

作业完成率:99%

总学习时长:1350小时

平均学习时长:9小时

社群互动次数:1743次

师生问答次数:200次

上面这些数据都是在7天的时间内完成,线下培训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效果,那么农服研习社是怎么做到的!


刘洋认为:自嗨式的授课并没有什么意义,真正的培训要切中学员的需求,让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干得好”


当然企业内部培训要更为复杂,既要满足到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需求,还要满足学员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所以一开始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


我们对这次培训做了充分的调研:


我们选择了14位具有代表性的一线MAPPER进行了深度访向。


我们还向150名目标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


我们花费将近30天的时间综合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最终明确了本次培训的根本需求、培训目标、学员基本情况等等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课程体系、培训流程和评估体系的设计。


农服研习社依照中国植保技术经理课程体系,结合了中化的需求,为此次定制培训设计了系列培训课程。


课程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线上培训,通过几天时间的集中授课,以PCA体系课程为核心,结合PCA理念针对水稻植保进行系统培训,构建学员的知识体系和实操方法论。


第二阶段:线下培训,深入工作场景,聚焦具体问题,聚焦核心问题,结合工作场景构建案例等方式进行培训,加深大家对核心问题的具体认知,解决瓶颈问题。


第三阶段: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拉练,在具体场景中进行足够的练习,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640.png

MAP-GREEN培训项目的部分培训流程


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都是有数据分析支撑的,所以最终的培训结果才能呈现这样的效果。


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洋说:当然我们不敢自夸我们做的最好,但是每次培训完我们都会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做的更好。


再以中国作物营养经理为例:


2020年8月8日,首期中国作物营养经理(CCA)高级研修班在华南农业大学结业。


中国作物营养经理(CCA)高级研修班首期41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来自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的农资企业负责人;有从广西、云南等地赶过来的种植大户;有来自河北、江西等地农业科技公司的技术骨干;也有中农这样的国企经理……


他们来学习的课程是由农服研习社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历时3个月打造,包含了《土壤学基本知识》、《植物营养学基本理论》、《肥料学基本知识》、《水肥一体化知识》、《土壤、植株、水养分速测实操》等14章节精品课程。


除了课程,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为本次培训准备了大量实战案例,直击日常农业生产中作物营养管理常见痛点,真正做到让学员学习后可以拿来即用,快速上手实践。


刘洋指出:这次培训本着“一切从田间应用”出发的基本原则,实操内容超过50%,小班教学,学员人数严格控制为每期40人,旨在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实操能力的一线高级人才。


CCA首期学员房军辉来自中农金瑞肥业,尽管他有20余年销售经验积淀,但在服务种植企业和农户的时候仍然感觉知识匮乏,不能够更快更高效地为他们优化农作物解决方案。经过3天的系统学习,这位销售老兵找到了答案。房军辉说,通过这次学习,才发现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农业知识60%是错的。


CCA首期学员江苏绿浥农科公司的董事长李勇,华中农大硕士,但他最近几年一直想做一个系统的提升,但是苦于市面上没有相关的系统培训,“这次农服研习社刚好联合华南农大办这个课程,时机非常好”,李勇不仅自己报了名,还给公司2位技术骨干也报了名,3人组团来学习。李勇认为,这次CCA高级研修班帮助他把知识高效过滤了一遍,如果再办一次,他还会过来。 


河北邯郸的王军飞是一家智慧农科公司的技术经理,他参加CCA高级研修班主要是想了解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作物营养有哪些差别,希望通过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补充自己在农业信息系统中的短板,“这不仅对我个人是提升,对我们的客户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都能起到作用”,王军飞甚至希望自己的客户也来参加CCA高级研修班。


刘洋看来,CCA首期41位学员仅仅是农服研习社农业服务培训的开始,未来五年,农服研习社将培养100万个有资质、有技术的职业植保技术经理和作物营养经理,对他们进行持续认证与管理,为我国农业服务的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除了植保技术经理和CCA的培训外,农服研习社还有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农服创业营,三农新媒体创业者的培训。


刘洋说:我们农服研习社致力于成为一个培养农服时代核心人才的新职业大学,成为一个让100万中国农服人的深度学习社群,让“新农人”在“新农服”职业中成就事业抱负。 这是以后我毕生的事业追求。


4、推动新职业的诞生—农业数字化技术员


当前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数字化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渗透,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化技术驱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转型。


而在数字技术充分应用背景之下,对农业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想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提升整体生产水平,就需要加强数字化农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202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公布了18个绿色新职业,其中一个农业新职业就是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大典》上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广和服务活动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收集农业生产案例,分析数字化需求、组织实施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等。

640 (1).png


而作为这个新职业的发起单位之一,新职业诞生的背后,浇筑了刘洋和他的团队非常多的心血,得到了很多专家和领导的无私奉献和支持。


未来,中国任何农业从业者都绕不过数字农业,都绕不过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这个职业,据国家相关部门推测,预计到2050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4%至5%。到那时,数字技术和农业融合将推动产生新的生产方式,数字技术将成为农场和种植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农业数据资源日渐成为农业决策的主引擎,一切的决策都靠数据说话。


刘洋说,利用数字技术,好比农作物医生从传统医学进入到现代医学。在田间地头,基于高效、准确的量化监测,再结合作物实际、环境实际,给农作物精准地“把脉开方”。比如,运用一套快速检测系统,能检测土壤、水、大气、农作物叶片等十几项指标,便携、易操作,而且现场就能快速出结果。这样,不仅能立竿见影的解决当期种植中遇到的问题,还能有预期的发现共性问题,避免农业生产中的损失,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减少损失,节本增效,提高种植收益。


而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这一新兴职业将起到重大助推作用,刘洋说: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这一全新的职业将成为受全社会尊重和向往的职业,它将会是中国农业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职业之一,未来无数人会因为这个新职业而受益,我和我们的创始团队,为这件事是我们推动的而感到无比自豪。

尾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刘洋说:每一个被培训的农业专业人才,他的影响力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比如我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学员——山药种植大户胡磊,他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标兵,带领更多乡亲一起种山药脱贫致富,是当地重要的宣传对象,这才是我们看到最高兴的。


信仰,使人生价值得到升华。祝福刘洋和农服研习社越做越红火。